可得利益和預期利益
預期利益可得利益和預期利益 ,指締約時可以預見到可得利益和預期利益 的履行利益,又稱可得利益或間接損失。違約責任中補償性法定賠償金由實際損失和預期利益可得利益和預期利益 的損失構成。預期利益是在正常情況下可以合理預見可得利益和預期利益 的利益,但并不必須是必定發(fā)生的利益。
工程索賠中的預期可得利益指的是什么?工程索賠中可得利益和預期利益 的預期可得利益是指一方本可以實現(xiàn)和取得的財產增值的利益。因為發(fā)包人或承包人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施工合同致使另一方預期可得利益不能實現(xiàn)和取得的可得利益和預期利益 ,承包人或發(fā)包人可以向違約方提起賠償損失主張。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八條
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前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第五百八十四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造成對方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可得利益和預期利益 ;但是,不得超過違約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約可能造成的損失。
法律對可得利益是如何規(guī)定的間接損失又稱所失利益可得利益和預期利益 ,指失去的可以預期取得的利益??梢垣@得的預期的利益,簡稱可得利益??傻玫睦嬷咐麧櫍皇菭I業(yè)額。例如,汽車修理廠與出租車司機約定10日修理好損壞的夏利車,汽車修理廠遲延3日交付,司機開出租車每日可獲利潤200元。3日的可得利益為600元,汽車修理廠違約,應賠償600元的間接損失。 可得利益的求償需堅持客觀確定性,即預期取得的利益不僅主觀上是可能的,客觀上還需要確定的。因違約行為的發(fā)生,使此利益喪失,若無違約行為,這種利益按通常情形是必得的。例如,建筑公司承建一商廈遲延10日交付,商廈10日的營業(yè)利潤額即為可得利益。
可得利益的求償不能任意擴大。對此,1980年《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74條規(guī)定,賠償損失“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在訂立合同時依照他當時已知道或理應知道的事實和情況,對違反合同預料到或理應預料到的可能損失?!笨傻美婧皖A期利益 我國原涉外經濟合同法和原技術合同法也有相同規(guī)定。原涉外經濟合同法第十九條規(guī)定可得利益和預期利益 :“當事人一方違反合同的賠償責任,應當相當于另一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但是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痹夹g合同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違反合同的賠償責任,應當相當于另一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但是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應當預見到的損失?!狈刹扇☆A見性限制賠償范圍的隨意擴大。預見性有三個要件:一是預見的主體為違約人,而不是非違約人。二是預見的時間為訂立合同之時,而不是違約之時。三是預見的內容為立約時應當預見的違約的損失,預見不到的損失,不在賠償范圍之列。例如,旅客言飛機誤點使其耽誤了一筆買賣,要求賠償。該買賣是否耽擱,航空公司在售票時是無法預見的,故此間接損失不予賠償。
如何理解合同糾紛中的實際損失和預期利益損失直接損失、間接損失、實際損失、預期利益損失概念如下: 1可得利益和預期利益 ,直接損失:因事故造成人身傷亡及善后處理支出的費用和毀壞財產的價值。 2可得利益和預期利益 ,間接損失就是可得利益的喪失可得利益和預期利益 ,即應當?shù)玫降睦嬉蚴芮謾嘈袨榈那趾Χ鴽]有得到可得利益和預期利益 ,包括人身損害造成的間接損失和財物損害造成的間接損失。 3可得利益和預期利益 ,實際損失:實際造成的損失,包括直接和間接的損失。 4,預期利益損失,指締約時可以預見到的履行利益所產生的損失,又稱可得利益或間接損失。 違約責任中補償性法定賠償金由實際損失和預期利益的損失構成。 預期利益損失是在正常情況下可以合理預見的利益所發(fā)生的損失,但并不必須是必定發(fā)生的利益損失
可得利益與既得利益的區(qū)別可得利益與既得利益可得利益和預期利益 的區(qū)別如下:
1、既得利益受到重大損失。既得利益是實際可以得到得利益可得利益和預期利益 ,中小股東的既得利益是指中小股東應當從公司中可以得到的利益。
2、可得利益即期待利益可得利益和預期利益 ,股東在加入公司時,享有一種期待權,其有權期待公司的人格以及特定的經營特征保持一種持續(xù)性。當股東之間喪失了相互合作的基礎,或在公司經營政策上發(fā)生了嚴重分歧,導致公司事務無法正常運行,即公司人格或根本的經營特征發(fā)生質變,股東期待利益就會落空,此種情況下可以訴訟解散公司。
3、可得利益意指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物質或者非物質的利益。是按照合約合法的利益。違約行為通常導致可得利益損失,根據交易的性質、合同的目的等因素。既得利益是一種利益_突,指的是一個人在決策時可能會因為在既有選擇下有機會獲得利益,在生活中常被指責為有損社會公正的特權的。
合同可得利益司法解釋是什么合同可得利益司法解釋是可得利益和預期利益 :履行后合同的獲得的利益。一方違約導致合同無法履行的可得利益和預期利益 ,即確確實實不能繼續(xù)履行合同的,另一方可以要求賠償因違約而造成的損失,包括直接損失和預期可得利益損失。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xù)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五百八十四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造成對方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過違約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約可能造成的損失。